【资料图】
洛阳博物馆旧馆
游客来洛旅游,洛阳博物馆是必须去的热门“打卡点”。洛阳博物馆也因网友的高频搜索,多次登上网络热搜榜。
“如今的洛阳博物馆,2011年由位于中州中路的旧馆搬迁而来,当年刚开放就成了古都新名片,备受赏花游客青睐。”昨日,已退休的洛阳博物馆原馆长周加申回忆起洛阳博物馆的搬迁过程,语气中满是自豪。
洛阳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年底开工建设,2011年4月16日正式免费开放。“为保证新馆在当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如期开馆,2万多件(套)珍贵文物从2月初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‘乔迁’。”周加申回忆,当时,市文物局从文物系统抽调多名工作人员协助工作,新馆装修、布展和旧馆文物搬迁等多项工作同时展开,即使春节期间,大家也加班加点,吃住都在博物馆。
这次“乔迁”是该博物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搬迁。国宝级文物的搬迁是新馆布展工作的重中之重,为了确保文物安全搬迁,工作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。周加申介绍,文物的分拆、包装、装车、押运、卸车、入库等环节,都要考虑受力面、大小、装箱,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搬迁重达7.8吨、高1.9米、长2.97米、宽0.9米的“镇馆之宝”东汉石辟邪。
2011年文物搬迁现场
“这件文物造型优美、雕工精湛,异常珍贵,搬迁时必须保证万无一失。”周加申回忆,搬迁时他们专门从偃师请来了多位技艺高超的老石匠,由他们先将石辟邪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,然后将石辟邪连同底座缓缓吊起20厘米,再借助铺设的滚动管,在石匠们的紧密配合下,用撬杠、绳索使文物缓缓移动,用时半天才将这件国宝“请”出旧馆。随后,工作人员用两根宽约20厘米的槽钢作为连接车厢与台阶的人工轨道,一点一点地将石辟邪送进车厢,并由警车护送至新馆展厅。
随着东汉石辟邪顺利“乔迁”,2万多件(套)珍贵文物也全部安全运抵洛阳博物馆新馆。周加申介绍,新馆的展示面积比旧馆增加了10多倍。搬迁至新馆后,许多“藏在深闺”的重量级文物得以“走”上展台,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独特魅力。此外,针对文物保护需要,新馆运用了许多先进技术,如所有的灯光和照明系统均具备防紫外线、红外线功能,对重点文物可进行恒温、恒湿控制等,使各类文物都能大放异彩。
资料显示,2011年,洛阳博物馆新馆刚刚开放一周,游客接待量就达到4万人次。“如今,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和陈列形式不断丰富,洛阳博物馆的人气越来越高。”周加申说,洛阳博物馆是河洛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,也是洛阳城市吸引力持续提升的有力见证,期待更多游客走进洛阳博物馆,感受古都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魏薇)(图片均为资料图片)
Copyright 2015-2022 亚太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